“万里边疆,强国有我”山大车协骑迹初探北疆产业沃土
呼和浩特,2025年7月19日 —— 山东大学自行车协会“云中牧歌”社会实践队踏着清晨的微雨抵达呼和浩特,正式开启了“万里边疆、强国有我”社会实践活动的序幕。首日行程聚焦于城市近郊的讨思浩村,队员们怀揣着探索内蒙古特色产业发展密码的热忱,深入基层一线,触摸现代农牧业与乡村治理的生动实践。
雨势渐急,未能阻挡实践队员的脚步。他们冒着瓢泼大雨抵达讨思浩村的兴盛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——一个由家庭农牧场发展壮大的现代农企。厂房入口处,“发展科技创新,建设现代农业、推动产业发展”的红色标语在雨中格外醒目。
负责人李宏辉热情地接待了这群被雨水打湿的年轻人。步入温暖明亮的种植大棚,精心管理的阳光玫瑰葡萄藤蔓郁郁葱葱,展现着有机种植的蓬勃生机。围坐茶桌旁,李阿姨为队员们递上热茶,气氛轻松而温馨。交流中,队员们了解到公司独特的发展路径:通过会员制提供土地认领等中高端服务,将目标定位在向往田园生活的家庭与退休人群,致力于引领一种回归自然、注重品质的生活新态度。言谈间,李宏辉流露出对经营理念的坚守与自豪,也坦诚表达了吸引年轻群体参与所面临的挑战,以及对进一步扩大宣传的迫切需求。
雨歇时分,队员们跟随李阿姨实地探访整个农牧场。整齐的菜畦、茁壮的蔬果幼苗、品类多样的家禽家畜,以及开阔的露营场地,共同勾勒出一幅自给自足、悠然自得的现代田园画卷。“这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,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尤为珍贵,像是为都市人保留的一片心灵净土,”一位队员在参观露营地时感叹。远眺层峦叠嶂的大青山,“天与人与山与水”的和谐意境令人心驰神往。
下午,实践队深入讨思浩村开展问卷调查。在村委会和党群服务中心,队员们得以近距离观察基层治理的精细脉络。“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”模式清晰呈现:各网格党支部实施星级评定,各类评议会制度保障村民自治,针对作为农产品主产区的特点,分类施策推动乡村发展。详实的讲解让队员们深受启发,深刻感受到城市边缘村落独特的治理智慧与发展活力。
一天的奔忙结束,队员们对呼和浩特的生活节奏有了独特的感悟。这里的生活似乎自带一种舒缓的韵律,男女老少在午间固定时段安然休憩,较少设定紧绷的生活指标。“这种不疾不徐的‘松弛感’,恰恰为家庭农牧场所倡导的‘田园牧歌’提供了丰厚的土壤,”实践队员分享道,“它本身就是北疆产业文化品牌中一种极具魅力的底色。相信这种独特的生活美学与文化氛围,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大青山下,体验这片土地不一样的风采。”
在呼和浩特基层的土壤上,山大车协的学子们不仅用脚步丈量着边疆发展的广度,更用心触摸着产业升级的温度与乡村治理的深度。讨思浩村的阳光玫瑰与网格化管理,共同诉说着北疆沃土上传统与现代交融共生的动人故事。
|